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燧人氏钻木取火的故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燧人氏钻木取火的故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祝融探火神话故事?
祝融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火神,关于他的探火神话故事有多个版本,以下是其中一个:
传说在燧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后,到了黄帝时期,人类已开始用火烧熟食物、取暖、驱赶毒虫猛兽和打仗。但当时人们只知道用火,却不会保存火种,这对过着迁徙不定的游牧游猎生活的人们来说很不方便。
有一年,黄帝带着夏部落的群民,由南向北转移。中途突然遇到暴雨,山洪暴发,遍地是水,大人小孩都被雨水浇得像落汤鸡。祝融负责管理火种,但他随身带的火种也被暴雨扑灭了。人们又冷又饿,孩子们哭叫不停。黄帝命令大家在一个大石洞里暂住下来,等待天晴之后再走。
谁知,老天好像故意与人们作对,一连几天,雨一直不停地下着。人们住在山上石洞里饥寒难忍。但因失去了火种,无法生火做饭取暖。祝融着急万分,想用钻木取火的方法取火,可是带来的木柴全是湿的,钻了很长时间,也未钻出火星。
眼看天黑了,祝融累得满头大汗,毫无效果,一气之下,便把手里的钻头***地扔出去。不料,钻头碰击在石洞的岩石上,溅出的火星更多。祝融心里顿时由忧变喜,他忘记了疲劳,找来好多岩块,用力互相碰击,只见火星不断飞溅。可是,怎样才能使火星燃烧呢?这又成了一个难题。
阳燧取火故事?
燧人氏又有燧人氏钻木取火的故事:大约在6000千余年前,那时人类处在燧人氏时代,还处于蒙昧阶段,燧人氏偶然发现啄木鸟用尖长的嘴在树木身上小窟窿里找虫子吃,由于虫钻得深,啄木鸟嘴巴够不上,只好用尖硬的嘴去钻,不料却钻出浓烟火种来。燧人氏受到这个启发后,就发明了钻木取火的方法,人类也就从此进入生火吃熟食物的年代。到西周时期人类已经掌握了人工制火技术。人们用铜制作成圆形镜,中间制成凹形,取火时对着太阳,物体立即就能燃烧起来。古人把这种取火方法叫“阳燧”取火。
人类又发明了“击石取火”之后。***都可能随身携带火种,现在乡间的农民常带着“火链”。用火链取火不用汽油,只要把旧棉絮用草汁一染,捡一块花岗岩石,垫上染过的旧棉絮,用月牙铁条一击,火星就燃着了棉絮。
不管怎么说,是燧人氏带来了火,给人类造了福,人们都感谢、敬仰他。据说,燧人氏活了一百多岁。死后,人们为他修建了一座大墓,直到今天还保存着呢。商丘古城西南1.5公里处,有一高大的陵墓,这就是三皇之一、火祖燧人氏的墓地。
在远古时,河南商丘一带是一片森林。在森林中居住的燧人氏,经常捕食野兽,当击打野兽的石块与山石相碰时往往产生火花。燧人氏从这里受到启发,就以石击石,用产生的火花引燃火绒,生出火来。这种取火法在三十年前的商丘农村还有人在使用。
当时,有一位圣人从鸟啄燧木出现火花而受到启示,就折下燧木枝,钻木取火。他把这种方法教给了人们,人类从此学会了人工取火,用火烤制食物、照明、取暖、冶炼等,人类的生活进人了一个新的阶段。人们称这位圣人为燧人氏,奉他为“三皇之首”
燧人钻木取火主要内容?
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之一。
传说在一万多年前,有一个国家叫燧明国(今河南商丘一带),那里的人从来不知道什么叫春夏秋冬,什么叫白日昼夜。国里有棵名叫遂木的火树,屈盘起来,占地面积有一万顷地那么大。后来,有一个圣人,漫游到了日月所照以外的远方,来到此国,在这棵大树下休息。忽然看见许多象鸮样的鸟,在大树的枝叶间用嘴啄木,每啄一下,就有灿然的火光发出。于是,圣人感悟到了“钻木生火”的道理,所以就试用小树枝来钻火,果然钻出火来。于是后人就称他为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