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大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大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庄子》中说: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它所想阐述的是什么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把他放在中华文化大背景中来考量,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中华文化有三个基本元素,佛道儒。三个处世态度,修身、退隐、用世。三个修学着力点,无我、无用、谦虚。说白了,中华文化就像一个人,面对不同的人事,有不同的身份态度作法。
谦虚。《易》是儒家思想重要源流,孔子晚年喜《易》,韦编三绝。六十四卦中“谦”卦最祯祥,没有一点点不吉祥。在治学上,《论语》说“不愤不启”,不愤指的是当有强烈求知欲时,会把心地放空,这时接受时机最好,知识接受能力最好。《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地运行,生机勃勃,原动力来于太阳,君子心地如虚空,太阳行于虚空,普照大地,谦虚是根本。
无用。庄子言论“汪洋恣肆”,中心是“无用”。道家被人所熟知思想其中最著名的是“隐士”思想,邦有道则用,邦无道则隐,隐士示人即为“无用”。“无用”还有一个突出特点是兼容并蓄,《道德经》所谓“地秽生万物”。“无用”是《三韬六略》等道家权谋兵术原生思想基础。
无我。《心经》“无眼耳鼻舌身意”,放弃对物欲追求,就会把身心放空,就会有“我以身心奉尘刹”的身心自觉,就会自觉去做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无数革命先烈坦然面对刑戮,“无我”都到达相当高境界。
如果觉得我回答有趣有益,请留言,请关注,请点赞!
感谢头条邀请!
对于求财的商人,这个东西对生意有帮助有价值,就是有用的,反之都是无用的。
对于求职的青年人,只要能进给钱多、有***休的公司,什么办法有用就行,其他都是废话。
对于收藏古董的人,只要是说好的,都有用,反之,都是不对。
庄子讲这话的时候,举了个例子,旁边的人看着一棵歪歪扭扭的大树,说这树不直,没啥用处,不是栋梁之材。庄子听了大笑说:“幸好它对你没用,它要对你有用,就不会长到这么大,早被你砍去做房子了。”
从小到大听惯了说教的中国娃娃,被亲师长辈的耳濡目染般的谆谆教诲教育后,形成了实用主义的观念,有用就行、有用就好。
小时候听说,什么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结果长大了发现混的好的第一批同学朋友,都是些胸无点墨的学渣,简直是有辱斯文。
造神的***圈,学霸甚少,搞科研的,寒窗二十载,埋头二十年,一生也许还是默默无闻。
什么有用,什么是无用?
用和无用,其实都是一种执念,是一种外物的表现。而庄子的思想是物我两忘,天人合一。非为用而用,非为不用而不用,则无所用而用,无所无用而不用,是何来用和无用哉。万物皆可用亦皆可无用是矣!
以前看过一个寓言故事:哲学家问船夫:“你懂哲学吗?”船夫说:“不懂”。“那你至少失去了一半的生命”。接着又问:“你懂数学吗?”“不懂”船夫回答。“那你就失去了百分之八十的生命”。突然,一个巨浪把船打翻了,两人都掉落水中。看着哲学家在水中挣扎,船夫问哲学家:“你会游泳吗?”“不会”。“那你将失去整个生命”。这个故事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这里要说的是,你说是哲学、数学有用,还是游泳有用呢?
回到题目,什么是有用,什么是无用?这主要取决于站在什么角度。庄子所属的道家主张保身、全生,认为人的生命由天所赐,人理应尽己所能享尽天命。从这个角度看,一棵大树枝干弯弯曲曲、树干松松散散、树叶有毒、树味道难闻,好像一无是处。然而其他有用之树要么被砍了当木桩,要么做房梁,要么被当棺木,总之全部中途夭折了,唯有这棵无用的大树颐养天年。岂不是无用反倒有大用了?人也是一样,在古代,有用之人都被人所用,終不免劳碌,有时候还要付出生命。而各方面都不突出勉强糊口之人反倒平安一世。
在当代社会依然如此。时下什么样的人最有用?当然是明星、老板和网红了,名利双收啊。什么样的人没用?务农当兵搞科研啊,辛苦又没钱。可是如果有灾难袭来、外敌入侵,那么谁有用?不言自明嘛!
所以,无用反倒有大用的哲学思想什么时候都不过时啊,您是否也这么认为呢?欢迎您指正
庄子这话应该是由老子这段话引发:
三十辐共一毂(车轮),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制陶)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庄子应该还有其他的深意,不过深意这种东西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对个人而言,尽量究其本源,多了解多思考,兼容不包又不失自我见解,不要有知见障就好。
大用大效小用亦彰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有大才干的人派大的用场,有小才干的人派小的用场,不同才干的人有不同的发挥才能的场所。释义有大才干的人派大的用场,有小才干的人派小的用场,不同才干的人有不同的发挥才能的场所。
大用大效小用亦彰是一句成语,意思是指在使用事物时要根据其实际情况和特点来灵活运用,既能发挥最大的作用也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同时也强调了不管大小、重要性与否都应该被看重并加以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