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课改在线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课改在线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有人说,老师给学生布置的家庭作业变成了家长作业,你怎么看?
家庭作业和家长作业应该是两码事儿,不能混为一谈。
学生在学校上完课之后,为了巩固一些所学的知识,老师适当留一些家庭作业是应该的,但现在是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号,布置各种五花八门的作业,很多超出学生的基本能力,没办法只能家长帮忙或者代替。还有就是把本应是老师的职责范围的,推给家长来完成,比如不但要求家长关注孩子的作业是否完成,甚至还要求家长检查学生作业的对错。如果说关注一下孩子作业是否完成,是家长可以做也应该做的事情,那么,关注完成得正确与否,就不是家长的专业应该做的事情了。
但也不是说,家长除了关注孩子的作业是否完成之外,就没有别的可做了,事实上家长能做的事情很多,比如,和孩子一起读书(不是一起做阅读练习,而是各自读各自喜欢的书),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孩子养成阅读习惯。多和孩子交流,在养成孩子正确的“三观”方面尽力,等等。这些才是家长每日都应该完成的作业。
家长和老师在教育上要密切配合,但同时又不要越界,要各自做各自应该做的,且擅长做的事情。
关于上面提到的家庭作业问题,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教育部门是有明确规定的: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家庭作业总时间不超过1小时。而现在出现的问题是,任课教师担心班里质量上不去,加大家庭作业量,而孩子家长反映家庭作业多,时间长,孩子晚上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其实作为老师和学生家长双方的出发点都是好的。
一、作为教师既要抓教学质量,也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
现在提倡向课堂要质量。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课堂上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达到课堂优质高效,对于一些关键的地方和知识点要讲清、讲透,课堂练习设计要有效,做到有的放矢、融会贯通,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靠盲目地布置大量的重复性、机械性作业其实收不到多大效果,只会让孩子累、家长烦。往往学生还会产生抵触情绪。
二、作为学生家长,在孩子做家庭作业时,能起到陪护的责任
孩子在做家庭作业时,最能看出一个孩子的专心程度,家长要注意观察,发现孩子在写家庭作业不专心的情况时,要能正确引导,而不是大声训斥;还有就是能耐心地陪着孩子。比如孩子写作业时,家长在一边看看书等有益于孩子学习的事情,而不是孩子在写作业,而家长在一边玩手机、看电视,这样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无疑会延长孩子的作业时间,作业的错误程度也会高。
最后要说的是,无论任课老师还是学生家长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和信任,平时多进行交流,其实适当地布置家庭作业对巩固学生一天中所学的知识还是很有好处的,但是作业量既要兼顾孩子的能力,也要考虑作业的时间,不能以牺牲孩子休息时间为代价,这样毕竟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利,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解得了方程,教得了几何,小学一年级的家庭作业却不会做。”云南某高中数学老师施先生说起儿子的作业,直呼“太难了”!
难住施先生的多是手工作业。“有次老师要求用废旧塑料瓶制作一辆会动的小汽车,后来还让用一副***牌做一件衣服。”施先生说,“说是让家长配合着孩子完成,可是这样的作业难度太大,最后就成了家长做,孩子根本无法参与。”
即使是作业简单,也少不了烦恼。贾女士曾帮女儿一起画手抄报,被老师表扬后贴在班级墙上,第二次让女儿自己画,结果做得不太好,没有被表扬,孩子就伤心了。
如今,还有一种作业叫“微信作业”,一些老师要求学生每天在班级微信群里“打卡”交作业。“读拼音、背单词、说感受等等,都能被布置成微信作业。每天都要给孩子录制语音和。”谈起“微信作业”,家住北京的文女士不免有些无奈,“群里每天都会刷屏。看到别的孩子早早完成作业,手慢的学生怕被批评只能求助家长。”
贾女士记得,孩子刚上一年级后的第一个周末,老师留的作业是“小小啄木鸟”——从书报杂志或路牌标语中寻找错别字,然后拍照打印。
“孩子字还不认识多少,更别提要找错别字。”整整两天,贾女士四处搜寻,好不容易发现一家收废品的门面公告上有个错别字,如获至宝地拍下来,才交上了作业。
她说,学校要求“前置性学习”,比如语文,每篇课文讲之前就要孩子先掌握字词、抄写佳句、组词造句、归纳中心思想……孩子不会,辅导重任自然都落在了家长肩上,这样各科的要求加起来,作业常常要做到晚上10点钟以后。为了不让孩子过于劳累,过难的作业只好家长代劳。
“现在缩短了在校时间,实际上有的老师在课堂上只教个大概,重头戏都留在家庭作业里,需要家长来辅导孩子完成。”山东的杨老师也有切身体会。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课改在线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课改在线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