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cordier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cordier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在金融投资市场中如何关联大小周期?
这个问题用缠论中的级别联立就能回答了,大周期是有小周期逐步递归上来的。大周期的行情是由小周期一步步累加上来的,并不是一下子就出现的,在金融投资领域不同的行情代表不同的级别,比如这次股市的下跌,有贸易战,股权质押,IPO,独角兽回归,汇率下跌,美元加息,美股下跌等各方面原因才有现在近一年的大跌,也就是说单独一方不会有大级别跌势,是所有利空的综合释放。
不用相机也能拍摄摄影作品,你相信吗?
摄影师一般来说分成两派,要么是胶片派,要么是数码派,对有些人来说这两者甚至是完全不相容的媒介。但这两者至少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要用到镜头。然而除了这两种类型以外,还有一类几乎像魔法一样的摄影师存在。他们既不需要单反,也不需要哈苏,因为这些家伙们照相压根儿不用相机。
这些摄影师中有是传统老风格的,有的非常特别,但不管用什么方法,他们作品独特的美学魅力远远超越我们平时的习惯所见。
为了介绍这些颇具创造性又奇特的媒介,我们新旧兼顾地收集了8位不用相机的摄影师。
1.卢克·伊万和乔什·雷克
名单上,最年轻的摄影师是92年生的卢克·伊万(Luke Evans),目前还在伦敦金斯顿大学摄影的平面设计专业读大学三年级。这个英国摄影师至今已经做了两个完全不用照相机的项目。
第一个也是最出名的系列叫做《翻出来》(Inside Out),跟搭档乔什·雷克(Josh Lake)一起,两人吞下了好几卷35毫米胶片,用自己的消化酶进行加工。这个二人组在一个暗房里冲洗了底片,并得到了极其精致的照片。
《Xero》系列,无题
《翻出来》系列“无题”,2012
他最近的一个无相机拍摄项目名为Xero,这是伊万利用40万伏电力完成的一个极度复杂的过程(具体描述在这里)。伊万说“这个系列中电磁场被损坏了,因此每个版本都是完全不同的。”
2.弗拉里斯·纽瑟斯
可以用针孔相机拍摄,虽然很多人都还不了解针孔摄影。但它给人类带来了记录世界的新视角的另一场革命。并且更带有童话般的***韵味。
针孔相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51年。万花筒的发明者,也是首位针孔相片的拍摄者大卫.布同达爵士,当年可能没有想到,针孔相机能在如今得到摄影行业的重视,并且应用得出神入化。
所谓针孔相机,它是一种古老的成像方式,它不需要镜头、反光镜以及等等其他的光学部件,而是让光线穿过一个小孔,在暗箱形成外部景物的倒像。它最早起源于19世纪著名的画家达.芬奇和其他画家们用来绘画的“暗箱”,也是现代照相机的前身。近些年来,随着摄影界返璞归真的发展趋势,和越来越流行的复古倾向,针孔相机逐渐又受到很多摄影爱好者的重视。
针孔相机带来的奇幻世界
此拍摄设备的视角达到了130度,暗角自然也很明显。拍摄时要使用脚架,不能用手持快门边上,因为广角太大很容易把手拍摄进去,这款设备很让人觉得新鲜吧,它的焦距17mm,针孔摄影的特性表现非常明显,超广角,针孔片凹板全铜镀真金喷砂表面处理,外形非常吸引人。
如何制作针孔相机
摄影爱好者们如果感兴趣,可以试着自己做个针孔相机。比如可以找一个空火柴盒,在宽的一面上开一个小窗口,糊上一张半透明的纸。在它的对面用针扎一个小孔。天黑以后,在针孔的近旁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在小窗口上,你就会看到一个蜡烛的倒影。
还可以用一个旧罐头筒来做个试验。比如,我们在罐头筒开口的一端蒙上一块半透明的塑料布,用橡皮筋把它固定好。在罐头筒的底部用小铁钉开一个小孔,直径1毫米-3毫米。把罐头筒上的小孔对着明亮的房间或街道。在你的头与罐头筒之间,罩上一块毛毯或一件厚衣服。你在塑料布上就会看到一幅彩色电影一样的图景,不过它是倒立的。
利用这样的装置,安上底片,就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针孔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由于针孔进光量很少,拍照的时候曝光时间要长一些,所以不能用它来拍运动着的物体。但是它也有自己的优点,因为没有镜头,拍照的时候用不着对焦距,远近的景物都能照清楚,视角也比一般照相机大,因此适合拍摄广角照片。比如拍大型建筑物,效果比有的照相机还会更好!
首先你上的图并没有多少描述,我觉得只是一张普通的照片,并非摄影作品;其次,无论是相机摄影还是针孔摄影,都是实现摄影的手段或者说是工具,真正的目的是摄影。
所以,你的问题我的回答是:
既然能够称之为作品,必定凝聚了拍摄者全身心投入的心血,记录了拥有美感或承载了某些意义的事件,能够给读者以美的享受或者心灵的感触。比起美感,我觉得后者更重要,因为后者可以赋予照片灵魂。比如下面这张《流离失所的母亲》
它是兰各在经济大萧条时期在农场拍摄的一张贫穷妇女的照片。
这张照片拍摄的人物并不具有美感,但是因为其反应了一个时代的贫穷以及最底层人类的的苦难、一个三个孩子的母亲面对苦难时的迷茫与坚韧而被奉为经典。
那么问题来了,这张照片一定要用相机才能拍出来吗?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如果给兰各一部手机或者***机,她说不定能拍的更好,因为这两者相对体积更小,更适合拍摄纪实作品。
所以,真正关键的不是她拿什么设备,而是在那个时间,她出现在那个地点,并按下快门。
故并非拿起相机随便拍拍就可以把这些照片叫做摄影作品,很多人用最好的设备拍下质量最好的照片,但也只是一张好看的照片,如果一定要表扬一下,那么天气记录者、地貌记录者、百科图片贡献者等是给他们的最高荣誉,比如下面这张
话花虽然拍的很好看,投给某某百科当花朵图片,人家会感谢你,但是并不能称之为作品,因为没有思想,因为每个人来到这多花边上都能拍出这样的照片,不缺你一张。
现在比较流行的当属手机摄影,并且有着和相机共分天下的趋势。下图是去年iPhone摄影大赛的冠军作品,牛思源的“老人与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