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鬻爵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鬻爵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鬻爵和卖官的区别?
“卖官”和“鬻爵”通常是不加区分的,其实这是两回事。
“卖官”的危害比“鬻爵”大得多。因为官职对应着公权力,权力越大就越能呼风唤雨,而爵位仅仅对应特权和义务。而特权要么意味着财产权,比如有一块***邑,***邑上的收入可以归自己所有;要么意味着可以免于某些义务,比如说不用服徭役或者是兵役。所以,如果一个人只有爵位而没有官位,通常是没有实权的,一个九品芝麻官也能轻易地把他拿捏住。
所以,如果统治者实在有什么燃眉之急需要解决,只能硬上非常手段的话,那么但凡能“鬻爵”就不要“卖官”。
秦穆公的“公”不是“公”的爵位吗?为什么叫他秦伯呢?
春秋时,左丘明著《左传》中有《烛之武退秦师》一文,开篇就说,“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此处的晋侯,说是晋文公;此处的秦伯,说的秦穆公。
周武王灭商之后,大肆分封姬姓宗室子弟和功臣为列国诸侯,为五等:公、侯、伯、子、男,其不及五等者为附庸。封建71国,姬姓子孙有53个,这是中国封诸侯建同姓的“封建”的由来。
(周武王分封)
西周的诸侯国只有宋国、杞国、祝国、焦国、蓟国、陈国、虢国七个公爵诸侯国。
其中虢国是因其开国君主虢仲是周文王之弟,故被周武王封为公爵,其余六国君主之所以被封为公爵,皆因其为之前的王者之后裔。
夏禹的后裔被分封在杞国,商汤的后裔被分封在宋国。黄帝、炎帝、尧、舜的四个后代,分别被分封为祝国、焦国、蓟国、陈国。这在周代的政治***里认为是“兴灭继絶”,以显示上天有好生之德,周天子“以德配天”。
著名的侯爵诸侯国有齐国、鲁国、管国、蔡国、卫国、晋国、杨国、滕国、燕国、蓟国、魏国、成国、霍县国、曹县国等。伯爵诸侯国有秦国、郑国等。楚国、吴国也只是子爵。
(晋文公重耳)
晋文公的爵位是“侯爵”,秦穆公的爵位是“伯爵”。一般在周王朝的国际社会交往中,在称呼国君时体现,比如参加由周天子主持的仪式,就需要按照爵位高低来排座次。
至于晋文公里的“公”与秦穆公里的“公”,是谥号的说法。如晚晴名臣曾国藩谥号“文正”,封一等毅勇侯,李鸿章谥号“文忠”,晋一等肃毅侯,古人有为尊者讳的传统,一般不会直接叫名字,所以署名都是“曾文正公”、“李文忠公”等。这里他们也有一个“公”字,却不是爵位,只是一种敬称。
周朝分封诸侯的时候,一开始分封没有秦国爵位,秦国祖先是给周天子养马的。因为养马有功被封秦到西周被灭。秦国平叛救驾和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周平王才分封秦国为伯爵。在周朝时候,下面诸侯国分为公,候,伯,子,男五等爵位,而晋国是候等,秦国是伯等,所以叫晋候秦伯。在《烛之武退秦师》的具体环境中,晋候秦伯指的是晋文公和秦穆公,在其他的地方有可能指的是晋惠公秦惠公等等,因为晋国的国君都可以用晋候来称呼,秦国亦如此,在文中简称,体现了《左转》语言的特色,简洁。
秦穆公的公必须不是周天子分封的公侯伯子男中的那个公,周天子分封的诸侯中,鲁、 宋等国是公国,但肯定没有秦!鲁国的始祖是周公旦、宋国的始祖是微子启,一个是曾经辅佐周成王的“王叔”,一个是商纣王帝辛的胞兄、周天子分封的“三恪”之一。对号入座一下,大概其也就可以知道公国的含金量了,一个给周天子养马的部落,就算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恐怕也没有受封公国的资格!即便是周武王的岳父、周成王的外祖父太公望(姜子牙)的齐国,也不过侯国而已,更何况是秦国?
秦国到底什么级别
周孝王六年,秦国的先祖秦非子以养马有功被周天子封为“附庸国”,请注意,“附庸国”不是诸侯!后来,秦庄公击败西戎,被周宣王封为了西垂大夫,同样不是诸侯。周平王东迁,秦襄公因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正式受封为诸侯——伯,这就是春秋战国时期众多官方史料中称秦国国君为秦伯的依据所在。
秦穆公为何称公
既然秦国只是伯国,为何国君可以称公?此公非彼公,最初秦公的称呼只是一种尊称而已。什么意思呢?就是往脸上贴金,大概其就和现在不少人称副局长为局长差不多。虽然平日里在家可以被称为公,但到周天子面前或者在正式书面行文中,秦国国君依然只能称秦伯。
周平王东迁之后,历史的车轮进入春秋时期,周天子日渐式微、中国进入了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周公旦主持指定的周礼不断遭到践踏,僭越之事也越来越多。最初诸侯还不敢明目张胆,充其量也就是在死后陪葬的冥器上做做文章。在楚武王熊通以“我本蛮夷”为由僭越称王开始,这种僭越逐步走向了公开化!随心周天子的实力越来越弱,诸侯们也越来越不把周天子当道菜了,最后原本只是尊称的公成了诸侯们共同的选择,逐渐成为了诸侯们公开的称呼。也可以理解,楚国一个子国都敢称王,我们侯国、伯国称公又如何?当然,在官方正式行文中,有时候还是会用各自的正式等级如秦伯、楚子等等。
列国相王
进入战国之后,周天子几乎沦为了“夜壶”一般的存在,需要时诸侯们就拿来用用,不需要时,有多想您滚多远……尤其到了战国中后期,周天子基本上已经是可有可无了,诸侯们也再不把周天子当道菜!原先楚武王称王,多少还有些自己咯吱自己乐的味道。战国时期的列国相王就不仅仅是自己逗自己乐乐,诸侯们完全无视周天子、将自己置于了与周天子同等的地位!
战国后期,秦昭襄王连王都已经看不上眼了,于是拉上齐湣王玩起了互尊为帝的游戏,将自身完全凌驾于了周天子之上!虽然后来因为一些政治原因,取消了帝号,但秦国的国君早已不是当年的秦伯了!谁敢再称秦伯,恐怕就要小心脑袋了……
综上所述,从秦伯到秦公、秦王,再到西帝,实际上就是周天子逐步衰落、秦国逐步崛起的过程,是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的直接表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鬻爵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鬻爵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