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骨丢失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骨丢失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乳腺癌者发现骨含量减少是因为骨转移吗?
乳腺癌患者发现骨质疏松的倾向,如果复查时候没有看到骨转移的迹象,那就没有骨转移。
但是,如果有骨质疏松,一定要引起注意。因为骨质一旦疏松,癌细胞就容易入侵,造成癌转移。
首先说一下乳腺癌患者为啥容易骨质疏松。
其实人上了年纪,如果不注意,都会出现骨质疏松的现象,只是乳腺癌患者可能特别严重一些,原因是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一般会服用内分泌调节药物进行***治疗。
而内分泌调节的药物,功能就是减少雌激素,一个副作用就是加速骨质疏松。
所以,使用内分泌调节药物的患者,一般都需要特别注意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最有效的、最便宜的预防方法,就是晒太阳,每天要让皮肤接受15~30分钟的阳光照射。
阳光里的紫外线,照射到皮肤上,会让细胞生产合成维生素D,这是防止骨质疏松的关键。
但是很不幸,往往由于天气不好,很多人室外活动也不够,每天阳光的照射绝对不够,如果是这种情况,就要服用维生素D/钙片来预防。
但是,如果已经检查出骨质疏松了,吃保健品可能就不够了,需要让医生开双磷酸盐等抗骨质疏松的药物。
这个问题其实存在歧义。
首先,临床上不存在所谓的骨含量说法,标准的医学命名是“骨量”,骨量是指体内骨骼内矿物质的含量,临床上评估骨量的标准检测方法是通过双能X线(DXA)或者定量CT(QCT)的方法检测腰椎或者髋部的骨量。
其次,骨量减少其实我们如果注意一点的话,会在体检中或者医院的检查中发现很多。人体的骨量在30岁左右达到最大的值,我们平时检测的骨量都是与这种人群中的最大骨量相比较而言的比值数据,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量本身就是走逐渐下降趋势,所以从医学诊断来说骨量减少并不能成为一种疾病名称。而且很多医疗机构检测骨量***用的人群最大骨量标准都会***用欧美人群的标准,因为国内目前尚无全国范围的中国人群的最大骨量数据,从人类学研究来说,欧美人群的骨量天然比中国人群要高一点,因此相比而来的骨量就会更显得低一些。
最后,乳腺癌患者原本就是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因为乳腺癌患者化疗过程一般大约需要经历3-6个月左右,而化疗药物就会抑制骨骼生长;其次乳腺癌患者多数在术后放化疗后***用抗雌激素的内分泌治疗,因为雌激素目前认为是乳腺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雌激素同时又是骨骼天然的营养因素,所以抗雌激素治疗必然会导致骨量丢失;最后乳腺癌患者大多数都是中老年女性,而中老年女性天然就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好发人群。所以乳腺癌患者的骨量丢失会比一般同年龄女性更明显,更需要抗骨质疏松治疗。
另外,乳腺癌是一种好发骨转移的肿瘤,但是肿瘤出现骨转移的部位未必一定会出现在腰椎和髋部这些检查骨密度的部位,而且即使针对出现了肿瘤骨转移部位骨骼进行骨密度检查研究发现,转移部位的骨密度并不都是减低的,大约60%骨密度减低,甚至有20-30%转移部位骨密度还是增高的。所以不能通过骨量这么一个简单指标就判定骨转移。
乳腺癌患者骨含量减少,是做了骨密度检查的结果吧?如果是的,那是骨质疏松引起的,那么这个现象还是比较常见。最多见的原因,是由于服用了内分泌药物芳香化酶抑制剂,譬如来曲唑、阿那曲唑、依西美坦等。这类药物的最大副作用就是导致骨质松、松骨丢失。因此,服用这类药物的时候,需要每天补充含维生素D3的钙片(不需要含维生素k的)。
第二个原因是乳腺癌患者,因为化疗等治疗方法抑制了雌激素水平。也就是因为乳腺癌患者在治疗后引起了雌激素水平下降。而雌激素也是骨密度的一种保护性激素。当雌激素水平下降以后,骨丢失偏多,这也是为什么老年女性(因为绝经后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就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症的最常见原因。
第三个原因,乳腺癌患者骨转移以后,会引起骨量减少。但是它有明确的诊断依据来判断,比如说骨扫描、骨CT、PET-CT等,还可以做骨穿刺确诊。所以骨量减少,并不一定是骨转移,需要明确诊断,还得找专科大夫检查。@湖南医聊 @头条健康 @陈庆华大夫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骨丢失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骨丢失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