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殿阁大学士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殿阁大学士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内阁和殿阁大学的区别?
内阁可以说是殿前大学士的终极产物,在这之前的洪武朝时殿前大学士是没有什么实权的,这也好理解,朱元璋挟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不世之功,获得了足够的威望。自然能压得住不一样的声音。
再说殿前大学士品秩为正五品,而六部尚书是正二品,就品秩而言就不如六部尚书,更不必说是没有实权的,只是顾问。这样的一个新兴机构自然不会有人去反对了。
最初的大学士们由耆儒鲍恂、余诠、张长年、吴伯宗、宋讷、吴沉等人担任。请这些大儒的原因大多是为了辅导太子朱标。这就是内阁的雏形。
殿阁大学士帮皇帝处理政务。这个官职无实权,品级也不大。
内阁大学士由重要亲信大臣担任,有票拟权,(就是在奏折上写上自己的处理意见,交由皇帝批准,这叫朱批。)内阁大臣虽无实权,但却品级能力都比较高。但当皇帝昏庸时,掌握票拟权的阁臣或者宦官集团往往就会乱政专权。
明朝内阁大学士排名?
一、三杨内阁
三杨,指杨士奇、杨荣、杨溥,三杨内阁,是明代内阁的榜样典型,更是之后内阁的参照物。从永乐朝末期到英宗朱祁镇正统初期,安定边防,整顿吏治,发展经济,使明朝的国力鼎盛发展,实乃明代国力巅峰时期“仁宣之治”的奠基者。三人皆有相才,且优势互补,因此内阁阵容强大而高效,配合默契,将明朝盛世推向了巅峰。三人更是被史学家列入了名臣之列。
二、张居正内阁
张居正,应该是明代首辅中,排名首位的存在,本身就是天才,5岁识字,7岁能通六经大义,12岁考中秀才,13岁时就参加了乡试,16岁中举人。张居正于万历即位之初,挫败政敌高拱,升任内阁首辅。力行改革,重修吏治,以一己之力,强行为大明续命五十年。其推行的“一条鞭法”对历史影响深远。
三、李东阳、刘健、谢迁内阁
明朝弘治中兴的奠基者,李东阳、刘健、谢迁的内阁组合在有明一代都是仅次于三杨内阁的配置,三人同样是优势互补,时人云34;李公谋(李东阳的谋略),刘公断(刘健的当机立断),谢公尤侃侃(谢迁的能言善辩)",为当时世称的"天下三贤相"之一。
明朝时内阁大学士都是正五品,但排名的先后顺序从大到小依次为:华盖殿(后改中极殿)大学士(首辅)、谨身殿(后改建极殿)大学士(次辅)、文华殿大学士(群辅)、武英殿大学士(群辅)、文渊阁大学士(群辅)、东阁大学士(群辅)。内阁在明朝时期,最初是明成祖的秘书机构,仅备顾问兼协理章奏,并不参与决策。但国事繁忙,明成祖一人无暇顾及偌大的国家。内阁作为秘书处,便依照皇帝的指示来替皇帝处理国政。自从明成祖归天后,一直到明王朝灭亡,内阁实际上成为全国最大的权力机构,但地位依旧很低。
清朝内阁大学士的排位是怎么排序的?
清朝大学士列表,旨在列出中国清朝自崇德元年(1636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历任大学士。清军入关后,沿袭明朝内阁制度和票拟制度。但内阁受制于议政王大臣会议,只是转达表章的机构,大学士并不入阁办事。顺治帝亲政后,每日前往票本房,大学士掌管票拟,深受信任。顺治十年(1653年),设置内三院汉大学士,各二人。顺治十五年(1658年),内三院更名为内阁。顺治十八年(1661年),恢复三院旧制。康熙九年(1670年),仍改三院为内阁。自康熙帝设立南书房后,内阁的权力愈来愈低。特别是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以后,内阁变成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一切机密大政均归于军机处办理。大学士必须充当军机大臣后,才可以参与处理国家政务。宣统三年(1911年),清***仿照西方建立责任内阁,军机处和旧内阁被撤销,大学士另外在翰林院排列次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