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虞美人 枕上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虞美人 枕上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虞美人枕上读后感?
***的诗词素以辉煌雄壮、气势磅礴而著名。然而,伟人也有平凡人的儿女情长,《虞美人·枕上》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虞美人·枕上》是1921年***写给杨开慧的咏别之作。1920年冬***与杨开慧结婚,翌年春夏间外出考察,此词写新婚初别之愁绪。
一个“枕”写出了思念之情、乍别失眠之苦;
一个“堆”表现了愁闷之多;
一个“愁”引出了“江海翻波浪”;
虞美人枕上怎么借景抒情的?
下阕抒伤别之苦。开头两句,直抒胸臆,一个“晓”字点出是彻夜未眠;一个“影”字写出若即若离的别样之苦,“尽”与“剩”的鲜明对比写出伤别的深重。
辗转反侧,彻夜无眠,捱到破晓,百念俱毁,只有离人的影像浮现眼前,拂也拂不去,唤又唤不来,这是多么令人伤痛和无奈啊!
望月思友,见月怀人,明月最能牵动离愁别绪。“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写出了柳永的寂寞无奈,而诗人遥对着西流的一钩残月,此时的情状和心情可想而知,以至两行酸泪汹涌倾斜出来,这是诗人不停的在心中涌动的无法抑制的情感的波涛。
这种感情是真实的,也是一般人所俱有的。读者至此,其不同样“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吗?
虞美人
苏轼
波声拍枕长淮晓,隙月窥人小。
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
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于泪。
谁教风鉴尘埃?
酝造一场烦恼送人来!
此词为元丰七年(1084)十一月作者至高邮与秦观相会后,于淮上饮别之词。词中反映了苏、秦两人的深挚情谊。
起二句,写淮上饮别后的情景。秦观厚意拳拳,自高邮相送,溯运河而上,经宝应至山阳,止于淮上,途程二百余里。临流帐饮,惜别依依。词人归卧船中,只听到淮水波声,如拍枕畔,不知不觉又天亮了。着一“晓”字,已暗示一夜睡得不宁贴。“隙月”,指船篷罅隙中所见之月。据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载,苏轼于冬至日抵山阳,十二月一日抵泗州。与秦观别时当十一月底,所见之月是天亮前从升起不久的残月,故“窥人小”三字便形容真切。“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二语为集中名句。汴水一支自开封向东南流,经应天府(北宋之南京,今河南商丘)、宿州,于泗州入淮。苏轼此行,先由淮上抵泗州,然后溯汴水西行入应天府。
《虞美人·枕上》是***所写的一首词。这首词在语言方面并没有过多的藻饰,但句句如感慨之言,发自肺腑,情真意切。全词通过对夜晚优美景色的描写,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对自己妻子的怀念之情以及不舍在新婚初期就离开爱妻的无奈心情。